MDC™抗衍射同轴单元技术Minimum Diffraction Coaxial (MDC™) Driver Technology+ 查看更多
同轴单元设计可以解决非同轴音箱的分频点处离轴响应畸变的问题。然而,市面上现有的同轴单元设计存在典型的问题,即由于声学辐射表面不连续而引起频率响应起伏不平。因此, 真力抗衍射同轴单元技术(MDC™)旨在保持同轴设计优势的同时,克服以往同轴设计的缺陷。
首先是让纸盆位移尽可能地小,换句话说就是限制驱动单元的低频带宽。接下来,需要消除声传播路径不连续带来的衍射。抗衍射同轴单元(MDC)的主要结构是高频单元集成悬挂式中频振膜。 视觉可见的同轴驱动单部分,由位于中心位置的球顶高频单元和周围平滑的声学表面构成。中频振膜的内圈与高频单元相连接,外圈与单元支架相连接,让声学表面具有连续性。
高频单元和中频振膜之间是一个平坦的声学表面,不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和衍射问题。振膜轮廓经过非常细致地优化,同时起到了控制高频单元声辐射方向的指向性波导的作用。为了控制中频辐射方向,中频驱动单元周围同样使用真力的指向性控制波导(DCW)设计。无论在轴上还是离轴方向,都确保获得非常平滑的频响曲线。
这一突破性同轴设计全面改善了音箱轴上和离轴方向的音质,带来了极为平滑的频率响应,无与伦比的清晰度与声像定位,以及对音乐细节的高解析度还原。
总而言之,真力的指向性控制波导技术(DCW™)和抗衍射同轴单元技术(MDC™)的组合设计,其主要创新:
- 高频单元和中频单元之间无衍射衔接
- 中频振膜和指向性控制波导(DCW™)之间无衍射衔接
- 真力自研的中频振膜技术 – 层叠结构兼顾振膜的刚性与悬挂系统的阻尼特性与弹性。
- 中频振膜悬挂结构,抵消所有非线性响应。
这些技术具有以下优点:
- 带来更平滑的频率响应。
- 确保驱动单元在其工作频段上全面、良好的性能表现。
- 显著提高临界频率范围内的指向性控制。
- 提供平衡的悬挂动态,最小化声学失真。
- 极大程度上优化并利用了前面板整个区域,同时保持真力8000系列的各项优势。